根據2014年中小企業白皮書統計,在中小企業負責人中,已有36.58%為女性。台灣女性創業比率5%,比起韓國、日本等亞鄰國家的2%,更是活躍。談到這個現象,04年與先生共同創辦隨想行動科技,現任矽谷知名種子基金暨創業育成加速器500Starups在台駐點創業家的程希瑾認為,台灣很多事情,其實比別人想得平等,只是我們自己沒想到而已。

兩年前創辦城市浪人平台的張希慈,工作團隊成員也大多數是女性,不過今年才24歲的她卻說,為了全力衝刺事業,婚姻並不是目前人生中的必需品。她甚至可以接受不婚。相差15歲的兩個人,碰面當天才發現彼此都是北一女畢業校友。因為這個交集點,各自處於人生不同階段的兩人,很快地就聊起來。

ELLE:當初為何有創業的念頭?

張希慈(以下簡稱張)大四時我去北京大學當交換學生,發揮到很多過去我沒想到的潛力,比如一個人去旅行,跟老爺爺老奶奶搭訕,然後就跑去他們家做菜交流聽故事,這種感覺很好。但回來之後卻發現,台灣很多學生都不是這樣,他們活在家人的期待,環境期待我變成甚麼樣的人,我就變成那樣…他沒有一種眼神,想告訴你我接下來想做甚麼。所以我就想要創立一個社群平台,透過挑戰任務的方式,激發學生成群結隊,在比賽過程中去嘗試他以前沒有試過的事情,讓他在過程裡看到自己發光發熱的樣子。改變大家在求學期間,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,對生命沒有熱情的情況。

程希瑾(以下簡稱程)我經歷網路泡沫之前的階段,所以大學時期起,就對網路非常有興趣。畢業時雖然在金融業上班,但談的是美國網路公司,所以就跟當時的男友一起去美國,開始接觸高科技與網路相關環境。正好我男友是念資訊工程,後來他覺得可以在手機上做一些事情,所以就研發一個可以在手機看股票的軟體,而剛好我的商業背景可以跟他一起合作。應該說當時很年輕,沒有想太多,以為事情很簡單,然後就開始了…

張:結果沒想到就回不來了…(兩人大笑)

程:對,一旦你出來做自己的事情,就會一直做下去。

ELLE:創業過程中,面臨最大的挑戰?

張:最大的挑戰,就是每件事情都是挑戰。因為我主修的是社會學,不會金融,不會程式管理,也不會寫coding。而我又是團隊裡最早畢業的人,所以我是第一個面臨到,要繼續經營城市浪人?還是選擇去上班的人?如果選擇做下去,我就必須得思考,那麼我和我的夥伴要怎麼活下來?才慢慢發現,原來我跟創業領域已經接觸到了…我得開始要有管理學概念,實際分析市場到底需要甚麼?不能再只是憑感覺去做。這是我一開始發現最大的困難點,因為我完全不熟悉這些事情。但你不能再說,我甚麼都不知道,你必須要一個人學會解決問題。那種感覺很孤單。

程:我是在美國時受到很大的衝擊。當時是我們第三個公司去參加一個美國矽谷加速器的創投,在那裏發現數據分析很重要。透過數據化,會讓你看到自己生意上的數字,更加審視自己的工作,跟別人比起來,有沒有表現得更好?如何讓生意可以更成長?而不只是抽象地說,我很有衝勁之類的話。再來就是矽谷的環境非常開放,大家會很健康地談論自己做得好和做不好的地方,分享自己的經驗。但在台灣,大家其實很少開放地去討論公司成長的狀況。

ELLE:希慈年紀輕輕就創業,會不會有很大的壓力?

張:我們登記的是社團法人,定位在非營利組織。因此前面有一年半的時間,我並沒有薪水。原本我有很大的壓力,因為我有很多同學畢業後進銀行業、顧問業,薪水都很不錯,所以我曾經問過我爸,會不會覺得很丟臉?不好意思告訴別人,我的女兒沒有薪水這件事…但他告訴我,孝順有分兩種,第一種是能夠奉養父母,讓爸媽衣食無缺。第二種是大孝尊親,讓你的親人因為有你感到很驕傲,因為有你他們覺得很開心很幸福。而我現在的工作選擇,就是第二種孝順。他們覺得我正在從事一個很有意義的工作,就不應該為了達到第一種孝順,而放棄它。我記得當時我聽完就哭了…

程:創業,真的是愈年輕就開始愈好。甚至在學校,就應該開始。因為在學校,你的機會成本比較低,而且校園有很多資源,不管是學長姊或學弟妹。一旦畢業之後,就會有無形的包袱。可能是同學表現很有成就,或是社會對支持創業的氣氛沒有很高,無形中有愈來愈多壓力,加上當你年紀慢慢到了,30歲之後會有成家的想法之類的,更會讓你對創業或完成某件理想的希望,愈來愈被剝奪掉。與其當你五年後十年後回頭看,才後悔當初自己沒有做甚麼決定時,還不如趁現在年輕就去做。

ELLE:有哪些創業實際面,是很多人沒想到的?

程:我想是事業停滯期。進一步來說,當你想要做一個事業,目的是要有人用、有人喜歡,但如果這件事情沒有繼續成長,也就是事業停滯的時候,那麼接下來該怎麼辦?此時,你怎樣可以再相信自己,願意去做新的嘗試?敢不敢放棄掉這個產品,重新嘗試另一個?甚至是,勇敢對自己承認現在就是沒有這個機會,這是非常困難的。再來,我覺得不能忽視運氣所帶來的影響,雖然努力是基本的,但運氣就是你能不能抓到時機,能不能有些嗅覺,知道接下來大家需要甚麼,感覺到市場的變化?

張:我們一開始做這件事,沒有人認識我們、也沒有錢打廣告,但當我們辦完一個活動結束,看到將近兩百人付費進來使用,接著半年後再變成五百人、一千人、兩千人…那種感覺,第一個念頭是為何會這樣?回頭看才發現,我們提供的這項服務,好像真的達到解決某些人的需求、某個問題、某些困惑。

ELLE:傳統社會難免會期待女人要能兼顧家庭與事業,你們怎麼看待呢?

張:我媽告訴我,如果有機會的話,她希望我可以多多工作,在30歲以前不要結婚。因為她年輕時候是個能力很強的女生,卻在生了我跟我弟弟之後,變成全職家庭主婦。

程:不過臉書營運長雪麗桑德伯格在《挺身而進》書中有提到,現在的女人,並不一定要因為有了家庭,就得放棄工作的機會。而且有數據分析證明,不用整天盯著小孩,小孩的表現其實會更好。如果你能夠追求自己的夢想,同時也在影響你的下一代,讓他有一個Role Model,知道自己可以去追求夢想。

張:所以我很好奇你如何平衡工作與家庭?

程:我沒有特別分配耶。現在很多的工作,並不是非得要你固定待在辦公室不可,而是有時間去完成就好。我覺得這也是未來的工作趨勢,會逐漸變成你可以完成多少東西?而不是花了多少時間在這裡。但說實在的,我先生花在家庭的時間並不會比我少,照顧小孩、處理家事…我們算還蠻平均的。

張:如果讓你回到20歲,你會想做甚麼改變?

程:我希望我能夠學會寫程式。因為寫程式,是對現在和未來很重要的事情。

張:我也想學(兩人一起笑)

程:對!那就現在開始學。應該是說能夠學一件事情,然後你透過這個工具來創作,不管是藝術或寫作也好。所以我覺得創業也是創作的一部分。